荣誉资质
联系信息/contact us
在我国化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化工园区智慧化管理与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化工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公示了“十四五”智慧化工园区典型案例集园区名单,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成为甘肃省唯一成功入选的化工园区,表明其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成效获得行业认可;与此同时,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也获业内广泛关注。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如何在短短6年间,将“智慧”与“绿色”从理念转化为现实?其发展路径又能为西北乃至全国的化工园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哪些启示?
2018年6月,肩负构筑西北化工产业新高地的使命,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经国家批复设立,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作为我国化工产业的主战场,全国700余个化工园区群雄并起,但跻身国家智慧化、绿色化试点示范的园区占比尚不足10%,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早早认识到这一趋势的重要性并主动谋篇布局、久久为功。
依托兰州新区周边大型化工企业密布、“三酸两碱”、“三苯”、甲醇等基础化学品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土地资源充裕、清洁能源丰富、工业用电成本较低等优势,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核心产业定位落脚在精细化工、新材料、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的附加价值领域。
这些产业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但同时其生产的基本工艺也更复杂,对过程的精准控制、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副产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应急响应的速度效能都提出了高于传统化工的要求,也需要智慧化和绿色化手段作为其发展的核心支撑和保障。
由此,自规划之初,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就形成共识:坚决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老路,将“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作为核心定位,瞄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安全、智慧化工园区目标,聚焦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包括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日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化学试剂、高分子材料等多个“专精特新”领域,走高质量化工园区发展新路子。
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体设计(2022-2035年)》及后续智慧应急管控中心建设、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中,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开展化工园区智慧化转型和绿色发展部署,以《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等标准规范为指导,系统性地嵌入了智慧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内容,包括全力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与园区深层次地融合与迭代演进,加快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相互连通与开放共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搭建整体智治的智慧管控平台;建立“初筛+专家论证+政府审核”三级准入审核机制,通过“专家+第三方机构+安全环保管家”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构建多管齐下的安全环保监督管理体系。一张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正一步步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十四五”期间,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紧抓先进的技术突破与园区科学管理,加速智慧化建设落地,依托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明显提升了安全、环保与应急管理上的水准,已交出多份亮眼的阶段性答卷。
截至2025年9月,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已累计投入7600余万元推进智慧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感知和安全环保监测监控系统、综合监管和应急指挥载体建设和管控平台软件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及配套制度体系建设等,全面保障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建设各项规划措施的落实。
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综合智慧应急管控中心,有一张巨大的弧形屏幕,这是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综合智慧管控平台,不但可以直观展现化工园区的各个角落及详尽数据,还可以为园区日常风险监控值守、异常信息处理处置、综合研判决策、应急联动提供充分的业务支持和信息支撑,构成园区的“智慧大脑”。
园区以视频监控为基础,依托物联网、在线监测监控、边缘计算和集群AI识别等先进的技术,对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等重点部位实施全方位、不间断智能识别与监管,实现了可视化智能监控赋能业务管理。
目前,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已建成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运营四大功能板块,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数据资源,覆盖运营管理各领域,凭借先进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建立起安监环保应急一体化综合运营管理体系。
通过该平台,园区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测企业重大危险源、污染物排放等安环态势,实现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一体化管理。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还创新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管理体系,及时有效处置预警信息,筑牢安全屏障,提升整体风险管控效能。
在环境风险防控方面,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积极做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针对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毒性难控的问题,配套建设了废水综合毒性监控预警体系。通过构建斑马鱼生物检测实验室、光谱指纹数据库及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了有毒物质的快速识别与精准溯源,明显提升了毒性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针对有毒有害化学气体环境风险,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布局了覆盖厂界、扩散路径和敏感点的监测微站,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有效提升了环境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水平。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还建成投用了综合智慧管控中心,整合安监、环保与应急功能于一体,构建起集数据采集、风险预警、应急响应深层次地融合的运营机制。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一体化智慧平台集成重大危险源数据1140项、高危工艺数据247项,实现危险源、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控和超标秒级预警,危化品运输线上预约全覆盖,试生产企业废水、废气监测覆盖率达100%。
为破解企业管理数据分散、监管“一刀切”难题,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实现了环境、安全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层次地融合与智能分析,实现安全风险智能预警与环境质量动态管控,以数据驱动生成企业综合画像,配套园区政策体系实施差别化管理。
在特殊作业智能化管理方面,园区实施“智能监管+安全防护”模式,采用智能化监控设备与气体检测装置协同,在动火、受限空间等场景,实时监控人员操作规范,可同步动态监测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实时判断作业现场风险,并支持多种数据和终端对接方式,便于复杂环境下特殊作业的全过程、全风险、实时管控。
此外,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也是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智慧管理的突出亮点。通过设置安全巡航路径进行定期与应急巡航,结合气体监测、高空瞭望和喊话调度,实现对违规排放、违建、车辆违停等问题的快速识别与闭环处置,搭配气体监测模块,数据实时传至平台,形成“巡查-识别-预警-处置”闭环,巡检效率达人工巡检的数倍,30分钟就可以完成人工一天工作量,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至15分钟内。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还积极地推进企业智慧化改造升级,在园区内投产的140家企业中,通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熟度评估的已达42家,占比30%。其中,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建成数字化车间,甘肃康巴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智资医药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提升改造,为后续园区别的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创建智能工厂提供了引领示范。
绿色环保理念已融入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全过程。从园区规划的第一笔蓝图开始,绿色发展就被置于核心位置,深刻体现在园区选址布局、空间规划到产业落地的每一个环节。
为奠定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础,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在规划上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其选址位于主城区下风向,并规划了300米的绿化隔离带,旨在从空间格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并促进生态平衡。
针对医药药、农药等精细化工企业较多,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有毒有害及异味气体多等特点,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安全环保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抓好抓实。
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以严格的标准筛选项目,研究制定了《化工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化工园区禁限控目录》,限制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风险隐患的项目进入,严控安全风险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并成立入驻项目审查小组,对申请入驻项目的绿色化有关数据及环保风险进行严格审查。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严格对照《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禁限控”目录》等文件,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杜绝引进在安全、环保等方面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能耗准入门槛,要求新建项目单位产值能耗不得高于0.4吨标煤/万元,首创“政策推送+问题扎口”等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推送惠企政策,破解企业融资、生产难题。
这些绿色举措培育出优质的创新土壤: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已建成西北首个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孵化一批高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依托省级研发平台“揭榜挂帅”,军民融合高端化学品研发快速转化,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专利授权量增长7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提升至45%,形成“基础原料-高端材料-终端产品”的化工生态产业体系。
在节能减排方面,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着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与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从生产源头降低能耗,还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合作开展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在兰州新区试车成功,推动各科研院所与高校在园区进行绿色化工产业产学研用模式的落地探索。甘肃泰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兰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与兰州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绿色创新技术工艺研发合作机制。
今年9月,我国西北地区首个规模化电解制氢示范项目——中国能建兰州新区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成功投产,填补区域绿氢制备领域空白,预计年产氢500吨,可满足园区企业高品质氢气原料需求,日供氢能力能支撑近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或近2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加注需求。
此外,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致力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间原料互供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普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危废规范安全处置率达100%。中水回用管网覆盖80%以上企业,有企业通过MVR蒸发器等先进的技术,将吨产品水耗从15吨大幅降至0.8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在生态环保方面,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投入与成效显著。针对废水净化处理,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坚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原则,引入博石环保有限公司投资2.9亿元规划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统一排放。兰州康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自建日处理量500吨的污水装置和配套尾气处理装置。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格外的重视园区环境建设,绿化率从不足5%大幅度的提高至36%,在生态隔离带的保护下,生态修复区鸟类种群数量三年增长38%,展现工业生产与生态修复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含绿量”和高水平发展“含金量”的全面提升。绿色,慢慢的变成了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底色。
业内专家这样认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在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很明显的成效,得益于其在建设初期就秉持的科学规划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早在国内多数化工园区尚未系统布局智慧化、绿色化发展之时,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便率先以高标准推进相关建设,逐步验证了这条通向高水平发展的可行路径。
站在新的起点,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目光向前,正全力奔赴一个更智能、更绿色、更协同的未来。
近日印发的《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路线图”。
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持续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建设,进一步强化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平台的辅助分析和决策功能。进一步强化数据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密码应用安全评估工作;强化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与监管,持续推进能源管理系统、产业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及制度完善,增强园区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园区及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成立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建设和公司运营中遇到的难题。
此次入选“十四五”智慧化工园区典型案例,是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智慧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机制,充分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处处涌动着发展的强大气场,一幅更加壮阔的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在兰州新区的热土上徐徐展开。
展望未来,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聚焦双碳目标,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定位,逐渐完备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扩大价值链,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加速推进高端医药、高效农药和助剂试剂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链延伸、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医药、化学品研发中试以及循环经济产业链,奋力实现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化工产品超千种,建成国家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形成特色鲜明、上下游一体化、高水平发展的现代绿色产业集群,为甘肃乃至西部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化工报)
谁说苏超只有实力?颜值天团申请出战!今天阿刁来盘一盘火出圈的“苏超十大男神”。
三星堆公布重大发现!专家:种种迹象说明,三星堆可能爆发过内战,神权贵族集团受到严重打击,城市水系也因此改变
今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三星堆遗址多学科研究最新成果。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是否确定?三星堆青铜器铸造有何独特的技术?三星堆出土的金器制作技术、铜器彩绘工艺有哪些新发现?祭祀坑年代确定为商代晚期有何意义?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问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甘肃陇西突发5.6级地震,武警官兵紧急赶赴灾区展开救援(武诗韬 侯崇慧 贾保华)
青岛海军开放日,遇见兵哥哥巡逻手里拿着什么高科技武器?好威武 #青岛海军舰艇开放日 #最帅兵哥哥 #保家卫国 #致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深圳一公司国庆前补班一天被员工举报,公司反手调整放假制度,取消14天年假福利和所有额外假期
当天该公司发布通知,满足员工要求,27日不调班,但将调整公司放假制度,取消员工14天年假福利及所有额外假期。
蔡磊称已五体瘫软无法言语,对外科研资助超5000万:奇迹已发生,不会屈辱等死
近日,渐冻症患者、京东前副总裁蔡磊妻子段睿透露其近况,称蔡磊已经绝对没语言能力了,胳膊、脚、脖子都无法活动,目前仅能吃一点流食。“如果他走了,我会真的很孤独”。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自10月1日起,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统一使用电子行程单,不再提供纸质行程单。
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近日,四川泸州女子王露(化名)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她54岁的母亲祖祥翠被身为民警的丈夫高某杀害,在此之前,母亲曾被高某多次家暴。目前,高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逮捕,由泸州市检察院审核检查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