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信息/contact us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如何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绿色科技兴农实践团队在张建伟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杨凌沣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猕猴桃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展开了一次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8名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专业的二年级本科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技术交流和专题访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企业果渣处理难题提出了创新方案,真正用行动践行了科技兴农的使命。
在实践活动的开始,小组成员首先参观了猕猴桃种植园、生产车间和微生物实验室。在实验室中,研发经理王建林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NFC果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系统展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品控体系。这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也为他们后续的创新实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在与企业负责人进行的座谈交流中,小组成员了解到,猕猴桃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果渣和果皮等副产物约占原料总量的15%到20%。这些废料如果直接处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对环境能够造成负担。企业负责人直面产业痛点,强调“怎么来实现高效环保的资源化利用,是我们减少相关成本、提升效益的关键。”他进一步表示,若能推动废渣高值化利用,企业预计可减少约20%的处理成本,同时有望拓展新的产品赛道,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在与学校龚频副教授的讨论中,提出了废渣深度开发的方案。他们计划利用绿色提取工艺,从猕猴桃的废渣中提取多酚成分,并进一步研发具有抑菌功能的洗手凝胶。该方案不仅旨在实现废料资源化、产品功能化和生产低碳化,还已完成初步可行性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小组成员对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实际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结合。成员们表示,将继续优化技术方案,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为陕西猕猴桃产业的绿色升级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深了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识,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西农学子的创新探索为猕猴桃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一切都表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才能为农业的未来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天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